很多年以前,我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學參觀。走進校門,就看到一尊我國現(xiàn)代某著名文學巨匠的塑像;往里面走十來步,又是一尊塑像,雕刻的是我國某著名物理學家的形象;再朝前面走,又迎來了一位華裔著名科學家的塑像。這幾位大師少年時代,都是在這校園里度過的。 陪同我參觀的校長非常自豪地對我說:“除了這三位世界級的大師,我們學校還培養(yǎng)了十多位院士,我們的校友中,還有一位擔任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!”我非常理解校長的自豪感,但我同時在想,這個學校創(chuàng)辦百年,顯然絕不只是培養(yǎng)了校園里所展示的以及校長所提到的十多位學生,而是千千萬萬個社會普通勞動者。在這數(shù)以萬計的畢業(yè)生中,能夠“著名”畢竟是少數(shù),而絕大多數(shù)都悄無聲息——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,以自己的勞動為生,同時為國家奉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。這樣的勞動者,同樣是母校的成果,是學校教育成功的標志。 然而,有的學校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占畢業(yè)生總數(shù)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普通勞動者忘記了,而只記住那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零點幾的“某某家”。校慶的時候,“主席臺前排就座的”除了前面說到的學界泰斗或名流,還有就是一些官員和老總,好像校慶就是為他們搞的聚會,而一般的校友則被冷落了。母校如此勢利,在讓少數(shù)成功人士無比榮耀的同時,也讓更多的校友感到了寒心。 有一句話在很多學校被用來鼓勵學生:“今天,你因?qū)W校而榮;明天,學校因你而榮!”當孩子們用稚嫩的嗓音喊出這句話的時候,他們不知道,其實他們中的絕大多數(shù)“明天”是不可能讓學校因自己而“榮”的,因為“著名的什么什么家”只是鳳毛麟角,而大多數(shù)人一輩子都是默默無聞的勞動者。 我想到了偉大的陶行知。他曾經(jīng)這樣解釋“民主教育”的內(nèi)涵:“說得通俗些: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,人民辦的教育,為人民自己的幸福而辦的教育?!薄坝腥苏`會以為我們要在這里造就一些人出來升官發(fā)財,跨在他人之上。這是不對的。我們的孩子都從老百姓中來,他們還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,以他們所學的東西貢獻給老百姓?!痹谔招兄磥?,所謂“民主教育”,首要的一條就是面對全體人民,即不但要讓所有老百姓享受教育,而且培養(yǎng)的人也是為老百姓服務的。他還尖銳抨擊所謂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”的思想,針鋒相對地提出:“既不做‘人上人’也不做‘人下人’,而要做‘人中人’,要把自己所學的東西貢獻給老百姓?!笨墒牵F(xiàn)在有一些人卻偏偏熱衷于“等級教育”甚至“貴族教育”,甚至把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”作為至理名言對孩子進行所謂“勵志教育”——陶行知當年的話,不知會不會讓他們感到臉紅? 我還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。他認為,不論是未來的科學家、思想家、藝術(shù)家、工程師、技師、醫(yī)生,還是未來的鉗工、車工、農(nóng)機手、拖拉機手,乃至泥瓦匠、炊事員,都應該是富有智慧并因勞動而幸福的人。蘇霍姆林斯基眼中的“人”,決不只是少數(shù)有可能成為科學家、藝術(shù)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,而更是包括了未來只能成為普通勞動者的孩子。一個人能否成為科學家甚至獲得諾貝爾獎,更多的和他的天賦以及家庭教養(yǎng)有關(guān),和學校也有關(guān),但關(guān)系不大。如果我們只盯著學生是否獲得了這樣或那樣的大獎,是否考上了清華北大或哈佛耶魯而忽略了培養(yǎng)無數(shù)善良勤勞富有智慧的普通勞動者,這是教育的悲哀。 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,不管他是杰出者,還是普通人,只要善良正直勤勞,都是我們的驕傲。(作者李鎮(zhèn)西,系四川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) 《中國教育報》2017年06月07日第2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