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衡家庭與事業(yè)的關系是職場人共同的課題,女性尤甚。今年的5月14日是母親節(jié),近日有媒體報道,調(diào)查顯示,因為害怕脫離社會,六成女性不愿做全職媽媽。難道這些女性不愛自己的家庭與孩子?當然不是。她們一切憂慮的根源,是家庭與事業(yè)的平衡被打破,使得她們陷入“一邊倒”的境地而失去對生活的有效掌控。 女性們的擔憂并非憑空而來。父親們在家庭中不同程度的角色缺位,使得母親們往往承擔了大部分家庭責任,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。督促孩子學習、給孩子報培訓班、出席孩子家長會等,大多是母親們在忙活,而父親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偏少,有的甚至長期缺席。盡管這源于人類社會歷史悠久的社會分工,但不可否認,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衡,容易誘發(fā)一系列問題。 日前有媒體報道,一項針對網(wǎng)癮少年的調(diào)查顯示,他們逾九成缺少父愛,令人唏噓。談及父愛缺位,網(wǎng)上有個段子說,“為什么大家常說父愛如山?因為山是不動的,就一直杵在那里”。這有戲謔的成分,也有讓人痛心的現(xiàn)實。相信很多一線教師都有相似的感受:家長會基本就是“媽媽會”。前不久,某地一位小學班主任講明要開一場“爸爸家長會”,結(jié)果不少還是由媽媽代為出席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衡,帶給孩子的消極影響是潛移默化的,對孩子造成的損傷是長期的、難以預測的。 對少年兒童而言,學習與娛樂的平衡是生活的主旋律。當下不少孩子抱怨學習負擔過重,只因?qū)W習所占比重偏高導致二者失衡,讓他們失去了成長中應有的很多快樂。一些過度強調(diào)應試的學校,也因此頻頻遭遇各界質(zhì)疑。教師、家長渴望孩子成長成才無可厚非,學習也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但如果一味給孩子壓擔子,超過了適當?shù)南薅?,就會打破孩子身心的平衡,導致孩子撂挑子或者被壓垮。有的孩子逃課、厭學或沉迷于虛擬的網(wǎng)絡世界,不妨理解為他們自己在試圖找回某種平衡,正如心理專家所說,“你不讓孩子休息,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休息”。但未成年人尚不成熟的心智,容易讓這種自我矯正過猶不及,從一種失衡走向另一種失衡。最近,國外一款旨在蠱惑青少年自殘的網(wǎng)絡暗黑游戲流入我國,竟然受到一些中小學生追捧,引起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憂慮。這類網(wǎng)絡邪惡游戲當然該封殺,但我們同時也要反思:如何幫一些孩子找回身心的平衡? 維持平衡的關鍵是不偏廢、不走極端。形形色色的教育現(xiàn)象中,經(jīng)??梢钥吹狡胶饫碚撛谄鹱饔谩R荒暌欢鹊母呖寂R近,這對莘莘學子而言是一個重要轉(zhuǎn)折點。十年寒窗苦讀,經(jīng)過一場大考,度過一個超長暑假,不少學生會失去生活的重心。進入大學后,學習壓力減輕,方向迷失、茫然失措成為不少學生的共同狀態(tài)。這正是因為,舊有的平衡被打破,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。最近,有媒體再次關注大學室友問題,提出室友間“不要成為危險的熟人”。大學室友間的關系之所以微妙、問題較多,恐怕也與學生們進入大學后的角色失衡有關。把握平衡的能力因人而異,而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學業(yè)成績以及未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。 對教師們來說,一項重要職責,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新的平衡。與此同時,面對90后這一代大學生,更要與時俱進,根據(jù)年青一代學子的新特點,在變與不變中,謀求與學生之間的一種新型平衡關系。有大學教師近日在媒體上撰文提出,對于90后的新一代大學生,要“試著去懂但不寵”,這無疑是關于平衡之道的具體而微的闡釋。 等到新一代大學生畢業(yè)步入職場,結(jié)婚生子,為人父為人母,就要尋找新的平衡——事業(yè)與家庭、工作與生活,于是一切周而復始。 不平衡的關系注定難以持久和諧,不平衡的狀態(tài)遲早會被打破,不平衡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難免帶來后遺癥。某種程度上說,人生之道是平衡之道,教育之道亦是平衡之道。 《中國教育報》2017年05月15日第2版 |